【來鴻】埋藏在心裏的鄉愁

  張武昌

  有一種味道在我的記憶中是無法忘掉的,媽媽做的菜雖然不怎麼好吃,但卻讓我魂牽夢縈。

  我在記憶深處找尋那種特別的味道,那是一種沒有氤氳香氣的菜。媽媽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成長,不想讓我們吃油膩上火的菜,做菜時青菜一下鍋就加入半瓢水,再放點鹽巴,蓋上鍋蓋,等水滾一會便用大盆子裝盛,然後把名副其實的水煮青菜放在廚房裏的菜櫥上,等我們放學回家就有菜配飯。

  半熱的開水加點鹽泡米飯,對於我來說並不是新鮮事,父母親忙於農事,經常早出晚歸。早上做飯的時候,就把中午的飯菜一起做好。我兄弟姐妹多,先回家的就有菜配飯,遲一點的只能吃乾飯,或自己去罈罐裏拿點酸菜配飯。有時候懶惰,或趕時間我便用開水加點鹽泡飯吃。

  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活得到了改善,媽媽也學會了許多做菜的方式。一想起媽媽做的菜,食慾大增,醃菜是媽媽最拿手的。入秋之際在田園裏採摘一些新鮮芥菜芯、蘿蔔、小黃瓜,洗乾淨配上醃料,放入菜罈子,密封後放置在涼爽處,半個月後,隨時可以取吃。食用時再放幾滴香油、幾粒葱花拌勻,那股清香味,讓我回味無窮,現在想起來還垂涎三尺。如今超市裏琳琅滿目的罐裝商品菜,吃到口中的味道就有點怪怪的,和媽媽醃製的小菜相比,相差甚遠。

  農村裏逢年過節,家裏都會加上一道魚菜,這也是鄉村民俗中「年年有餘」的好意頭。村裏有人養魚,通常也會提前預訂一條,父親會把牠拿來做他最拿手的紅燒魚。

  童年時期,媽媽在農閒時段或節日期間,偶爾會做一種用粘米粉做的名叫「老鼠粄」的食物,它是一道客家人喜愛的小吃,它還有一個更驚人的名字「老鼠屎粄」。這道小食香港也有賣,稱之為「銀針粉」,這名字文雅多了。搬往縣城居住後,每天都有貨郎擔出現在大街小巷,這位貨郎擔的籮筐裏總會裝滿手工製作的客家美食芋子包、豆腐花等,其中就有我喜歡的「老鼠粄」。

  每次回鄉探親,心中都會盼望着那位貨郎擔的出現,從而可以吃上一碗美味的客家美食「老鼠粄」。來到香港後,我遇到「銀針粉」也會買點回家,煮的時候加上牛肉碎、葱花,吃的時候在滿口肉香的湯汁中,唇齒感覺到口中之物爽滑富有彈性,淡淡的豬油味道,夾雜着淡淡的粘米味道,還有肉香、葱花的鮮香,地道客家風味征服了我的味蕾。吃一碗「老鼠粄」能安撫我的思鄉之情,也許每個漂泊在外的人心中都藏有類似的美食,一碗簡單的家鄉小吃,也能解思鄉之愁。

  提起家鄉菜,每個人都能夠報上一大串的菜名。味蕾上的鄉愁終生難忘,隨着年紀的增長更是讓人刻骨銘心。如今也算是吃遍山珍海味,心心念念的還是媽媽做的家鄉菜。

  想家的時候,做一道媽媽常做的家鄉菜,就能緩解那份心心念念的惆悵。我明白了,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種不變的味道,那就是一段屬於他的歷史,埋藏在心裏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