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觀點/反方:醫護也是凡人 帶病上班存風險

觀點 1
咬牙堅持不易 「其實我很想休息」
染疫醫生A:
•每天都帶病上班,很累、很想哭,其實我也很想休息。
染疫醫生B:
•我也很想休息,但是我的假期已經被取消了,短期之內也休息不了。
染疫護士:
•我家裏兩個孩子、老公都已經「陽」了,兩個人都在家躺着呢。我的症狀雖然不嚴重,但我也連續上了好幾天班,開藥瓶開得手都麻木了。說實話,我真的好想回家好好看看孩子,好想好好吃上一頓熱乎飯。
染疫醫生C:
•我們全科室都「陽」了,但是那麼多重症患者需要救治,每天都在咬牙堅持。我現在只希望這波疫情高峰快點過去,到時候我一定要回家睡個昏天暗地。
觀點 2
正視醫護緊缺 加強後勤支援
網友A:
•疫情爆發到現在這三年,醫務人員的犧牲是最大的。但是我覺得,不能只是稱呼他們醫生為「白衣天使」,說一聲「謝謝」就完事了。他們的辛勤付出與犧牲都需要有相應的回報。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不是歌頌他們,而是提高他們的待遇,實在沒辦法要帶病上班加班的也要給予相應的補貼與補償。
網友B:
•帶病上班不值得宣揚與鼓勵,醫生護士和我們一樣都是血肉之軀,也需要休息,如果從醫風險這麼大,以後沒人敢從事這個行業怎麼辦?應該正視醫護緊缺的問題,並且實際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讓大家帶病上班。
網友C:
•無論是確診新冠還是康復之後都不應太勞累,醫護人員簡直是燃燒自己的生命守護病人的生命,醫院也應該重視醫護的身體健康。
觀點 3
提供周全保障 維持醫療水平
網友D:
•我看到一條手術室的護士暈倒的視頻,我覺得帶病上班非常不負責任,護士暈倒了,接下來的手術怎麼辦?讓已經做了麻醉的病人怎麼辦?問診治療的過程馬虎不得,有的醫生自己都暈倒了,還怎麼能夠給予其他人精準的診療呢?就算是秉持着對病人負責的態度,生了病的醫生和護士也應該去休息,而不是帶病工作。
病人:
•其實看到醫生自己吊着點滴上班,我心裏還是挺害怕的。人在生病的時候,準確度、判斷力都會有失水準,也很容易出錯。我寧願等醫生好了我再來看病,也不希望帶病的醫生「暈暈乎乎」地給我配藥,萬一配錯了可是不得了。
病人家屬:
•醫生護士感染了還能隨便出入監護室,我的爺爺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本來沒事,結果肺部感染了,突然發燒到39度,量血壓高壓不到50,最後搶救無效。本來沒有感染的病人,最後反而被醫護人員傳染了,這種後果為什麼只能讓我們親人自己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