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推首塊過境土地 探索「境內關外」監管




  實行與港趨同稅收政策 邀港共建共管產業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復常通關在即,深圳羅湖區推動深港合作再加碼。距此前招商大會提出利用「過境土地」的設想僅月餘,羅湖近日宣布正式推出過境B1地塊(見示意圖)9.6萬平方米,規劃深港共建共管產業園,探索實行與香港趨同的稅收政策。

  在日前舉行的首屆「雙向開放、深度交融」—2022年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交流會上,羅湖區委常委、副區長夏東介紹,B1地塊緊鄰羅湖口岸,未來預計可以釋放超3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他透露,目前該地塊已經完成土地納儲,正在開展法定圖則調整,「我們希望能夠與港方合作,在這塊土地上探索『境內關外、視同境外』的特殊監管政策,實行與香港趨同的稅收政策,規劃深港共建共管產業園,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鏈接地。」

  所謂土地納儲,即由政府依照法定程序,運用市場機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通過收購、置換和徵用等方式取得土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認為,「過境地塊」權屬歸深圳是已經明確的,但真正開發需要涉及土地性質調整,以及協調海關、邊檢等部門所屬的特殊歷史遺留建築等。是次羅湖推出的B1地塊已經納入土地儲備,並進入法定圖則調整階段,意味着許多問題已經解決,可以很快進入開發階段。

  塑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

  就羅湖擬在該地塊探索「境內關外、視同境外」的特殊監管政策,謝來風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如果採用深港共建共管,則可以從羅湖輻射內地,同時通過香港連接國際市場,「特別是如果能實行『境內關外』的監管制度,那麼跟國際的銜接就能比較順暢,這樣它也能成為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在他看來,共建共管的優點是能夠進一步推進深港融合發展,尤其是吸引香港投資者方面,有更大的便利。但也需要考慮到,「地塊畢竟在深圳,如果視同境外,是否需要圍網監管?這個需要很多部門配合建立一套監管制度。」此外,他認為,香港開發建設北部都會區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規劃,在此過程中,是否有能力和意願配合到建設管理中,也需要雙方進一步溝通。

  規劃全域對接港北都區

  當天,羅湖方面還發布了《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羅湖的區域定位出發,通過全域空間對接、產業深度合作、社會融合發展、規則要素銜接等維度,展示了羅湖未來在深港深度融合發展階段的全新布局。

  《白皮書》明確規劃了羅湖全域78.8平方公里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以口岸及周邊區域(約 9.5平方公里)為核心的羅湖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在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產業深度合作等方面,推動深港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積極融入「雙城三圈」。

  兩個「百萬空間」撐發展升級

  夏東表示,羅湖還將以兩個「百萬空間」為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第一個「百萬」空間是升級發展區存量優質產業樓宇空間,包括兆鑫匯金廣場、深房廣場、深圳國際貿易中心、深城投中心、深圳華潤大廈等樓宇,共計110萬平方米。第二個「百萬」空間是升級發展區未來三年將投入市場的高質量產業空間,羅湖將推出大中華環球金融中心、城建雲啟大廈、深潤大廈、友誼城、食品大廈等全新優質樓宇,共計130萬平方米。

  「除了上述資源,我們在深圳河沿線還有約6.4公頃儲備土地,在清水河重點區域有超過35公頃優質用地,在大梧桐生態融合區有超過9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在東門、水貝、蔡屋圍、人民南、筍崗等片區有超過420萬的優質產業空間。這些都將是我們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推動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拿出來實打實的誠意。」夏東表示。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在視頻致辭中表達了對羅湖打造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區的期待。他表示,在香港北部都會區、「雙城三圈」規劃中,羅湖正位於深港緊密互動圈核心地帶,擁有羅湖、文錦渡、蓮塘三大口岸。因而推動深港現代商貿業升級發展,將會帶動深港兩地更廣泛的交流合作,是打造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節點。他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港人港企能走進深圳,走進羅湖,投入到灣區建設發展中,深港合作能夠駛入快車道、邁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