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鑑今:慷慨捐一碗飯 挺抗日救難民

◆ 1938年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於香港合照(左)與「一碗飯運動」的宣傳海報(右)。 作者供圖
◆ 1938年保衛中國同盟中央委員於香港合照(左)與「一碗飯運動」的宣傳海報(右)。 作者供圖

  自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香港支援祖國持續抗戰,在物資供應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37年9月5日,日本宣布除了香港、澳門和廣州灣三處分屬英國、葡萄牙和法國的領地或租借地外,全面封鎖中國北至秦皇島、南至印度支那北部的海岸線,實行禁運措施。當時,中國在沿海城市的工廠幾乎盡失,軍用物資全靠外國的進口供應。澳門和廣州灣港口細小,無法將大量軍用物資運往內地。因此,香港成為祖國從外輸入軍用物資的唯一渠道。

  1937年8月17日,九廣鐵路和粵漢鐵路連接工程完成,成為祖國從香港輸入軍用物資的大動脈。日本看到這樣的情況,向署任港督史美稱,如果英國容許大量武器炮彈,尤其是防空的高射炮由香港運往內地,日軍將會炸毀九廣鐵路華段。然而,史美沒有答應對華實施軍事禁運。

  避日軍封鎖 運戰略物資

  1938年2月至10月計算,從香港經由九廣鐵路轉運至華中、華東沿海和西南地區主要戰區的各類軍用物資達13萬噸,包括炸彈、飛機及飛機零件、機槍、雷管、安全導火線、TNT 炸藥、高射炮、野戰炮、魚雷、探射燈與防毒面具等。10月12日廣州淪陷,這項以鐵路運輸物資支援祖國抗戰的行動才被迫終止,但這為祖國爭取了至關重要的時間,同年12月滇緬公路建成,祖國可以繼續不斷向外輸入物資,支持抗戰的繼續進行。

  除了物資上,振奮海內外人心支援中國持續抗戰亦至關重要。1938年6月14日,孫中山先生夫人宋慶齡在香港創立「保衛中國同盟」(簡稱「保盟」),並擔任主席,國民政府主理財政的宋子文任會長。香港醫務總監司徒永覺(Percy Selwyn Selwyn-Clarke)夫人為名譽書記。

  募善款物資 振軍民士氣

  中國國民黨左派元老廖仲愷女兒廖夢醒、國民黨右派元老胡漢民女兒胡木蘭,以及中國共產黨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都在保盟工作服務,反映保盟以團結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支援中國抗戰為目的。保盟成立首年,便成功募集了港幣25萬元的捐款和物資,運往內地支援抗戰。

  1941年5月,宋慶齡發起「一碗飯運動」,邀請香港各酒樓東主參加,售賣飯券,每張港幣兩元,以救助內地的傷兵難民同胞。7月1日,保盟在英京酒家舉行該運動的開幕禮,大會主持、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羅文錦在場讀出時任港督羅富國爵士的支持函︰「香港人士,對於不列顛之浩劫,前曾作慷慨之捐輸,現值『一碗飯運動』在此推行,固知香港之華人,將利用此機緣,以援助其祖國在苦難中之同胞也。」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歷來忌諱香港華人對中國的愛國心,但值當時抗日戰爭的浩劫和日本侵略對英國的威脅,港英政府對香港華人愛國之舉,也表示讚賞同情。維時兩個月的「一碗飯運動」取得成功,共籌得港幣22,000元的善款,對黃河流域的祖國難民進行救濟。 同仇敵愾︰香港參與抗戰全紀錄(四之二)

  ◆ 蔡思行 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