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體驗/港生內地過暑假 踏遍大江南北

  圖:這個暑假,就讀於暨南大學的港生通過暨大僑鄉文化研習營到訪開平碉樓了解僑鄉文化。\受訪者供圖
  圖:這個暑假,就讀於暨南大學的港生通過暨大僑鄉文化研習營到訪開平碉樓了解僑鄉文化。\受訪者供圖

  炎炎夏日,不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求學的港生,都選擇留在內地度過自己的暑假。暨南大學求學的多位港生接受大公報專訪,分享他們在過去一個月的暑假生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烈日之下,不少港生無懼酷暑,遍訪大江南北。有港生走訪廣東多城,除了參觀革命老區和紀念遺址,也親身體驗了大灣區的多元生活。「老爺爺跟我們說過去的苦日子時,眼睛是帶着淚光的。」有港生足跡遠至寧夏,走進當地村民家中,見證鄉村振興發展。\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隨着疫情緩和,有機會和同學一起走訪是來之不易的機會。」港生周立峰在這個假期通過暨大僑鄉文化研習營走訪了江門僑鄉。在參觀開平碉樓建築之後,周立峰尤其難忘海外華僑對家鄉的建設全力付出。

  重返歷史遺址 感受革命理想

  正在攻讀金融學本科的港生洪兆鑫,則在這個暑假走訪了河源、梅州、汕尾等粵東革命老區。行程中最讓洪兆鑫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參觀廣東河源市紫金蘇區「血田」遺址。1928年,革命群眾450多人被國民黨集體屠殺,當地在1976年將稻田原址建成「血田」廣場。

  「站在『血田』遺址上,幾百名革命烈士被射殺的場景不由自主地浮現在我腦海中。」洪兆鑫說,「血田」遺址上立着一塊石碑,寫着「血田」二字,「雖然如今的『血田』裏已經看不見血跡,但我們知道這裏曾經是烈士犧牲流血的地方,沒有他們的守護,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他說,過去在香港上學時僅通過通識課的「現代中國」單元了解過國家歷史,但從未試過如此深入地真正踏入第一現場,那種感覺很震撼。「我們當時在『血田』遺址為烈士莊重默哀,雖然隔了幾十年時空,但我仍然能感受他們犧牲時候的壯烈和他們的革命理想。」

  踏入農田勞動 體驗農夫生活

  洪兆鑫告訴大公報記者,此行除了到革命老區外,也到訪了真正的農村。烈日當空,他在河源的上村村真正踏入農田勞動,體驗農夫生活。「我拿着鐮刀幫助農戶收割粟米,可能我平時有做健身,力氣比較大,粟米稈一劈就倒,我幫忙收割了一整排。儘管累些,但體驗很新鮮,又可以幫到人,很有意義。」

  這是暨南大學大二學生陳柳靜在內地度過的第二個暑假。今年,她參加了「塞上行·兩岸情─暨南大學台港澳青年寧夏暑期研習營」前往寧夏。「最難忘的是走訪閩寧鎮原隆村的回族田爺爺家。」

  陳柳靜說,田爺爺告訴研學團成員,過去的生活比現在苦多了。因為當地山路崎嶇,孩子們以前上學基本都要靠步行20多公里。而自搬到閩寧鎮後,田爺爺家的醫療、住房、教育都得到了保障,田爺爺妻子因治療腦瘤花去的14萬醫療費也都得到全額報銷,生活得到切實的幫助。陳柳靜說,自己通過親身走訪才知道國家為了扶貧下了多大力氣,也為無數家庭帶來改變和希望。「老爺爺跟我們說過去的苦日子時,眼睛是帶着淚光的。談到現在的生活,老爺爺一連幾句『好得很』也讓我很動容。」陳柳靜說,「經歷這個暑假,認識上有了變化,我希望自己能學習好本專業的知識,為國家發展也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