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對對碰─工作篇/覓就業賽道 冀貢獻國家基建 工作與生活 朝目標勇往直前


  香港回歸以來,愈來愈多港青到內地升學,親身感受到內地發展的活力和無限機遇後,將內地視作就業創業首選賽道;同時,也有很多內地青年到香港求學和工作,被香港的文化和氛圍所吸引,選擇留港追夢。來自香港的港青謝彬華和楊世龍想在內地大展拳腳,前者希望投身內地工程界,參與祖國基建工程;而內地青年馬越和徐有為想來香港讀書,體驗香港文化。他們都積極向上,把握機遇,努力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徐有為深信,勇往直前,一步步朝目標邁進,定能實現目標。\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朱燁

  談談內地大學和「神科」?

  內地校園生活豐富,發展空間廣闊

  謝:我想成為工程師,我認為工程師在內地可以大展拳腳,為此北上求學。我國基建發展速度非常快,加上國家大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少工程師有機會去到世界各地貢獻力量,所以我覺得如果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內地發展空間更大。兩地大學的教學模式有些區別,以基建工程為例,內地更重視實踐,常和企業合作;而香港在理論前沿方面較強。

  楊:我選擇到內地讀書是被它的多元化吸引。內地大學校園的概念更明顯,我們生活在校園內,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上課簽到。學校有豐富的社團活動,我參加了籃球隊和西樂團,交到很多朋友。北京常年舉辦大型活動賽事,每位同學都可以報名做志願者,發揮長處回饋社會,提升自身閱歷。

  內地「神科」,IT和傳媒火爆

  馬:北京大學的理學、醫學、哲學、經濟學等,清華大學的工學、管理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中國人民大學的法學都很厲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也是「神科」,少年班招收尚未完成常規中學教育但成績優異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都是「天才」。我想報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碩士課程。

  徐:內地「神科」和就業前景、薪酬待遇相關。首先要數IT類專業,報考分數高,且這兩年分數線還加了10到20分。傳媒類也火爆,因為就業面廣。我計劃到香港中文大學進修新聞系,已經找好了留學中介,也和師兄師姐取了不少經,目前仍在進一步考慮中。

  理想的工作是什麼?

  灣區內地城市市場大,宜居宜業

  謝:香港工作節奏快,就業壓力大。香港的建築工程領域市場基本飽和,競爭激烈,晉升相對較慢。反觀內地,市場大、工作機會多、晉升空間大,三十歲出頭就可以晉升至項目經理。我也親身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越來越完善,港人在內地工作、定居很方便。

  楊:我理想的工作是成為一名策展人或與創意策劃相關的職業。這方面,內地的機會相對更多。今年是我工作第二年,我主要負責策劃展覽以及新媒體傳播的工作,結合時事熱點,通過新穎的推廣方式,向公眾傳播思想及推銷產品,創意相關的工作沒有那麼枯燥乏味,我很享受。

  電商直播,就業新時尚

  馬:我的理想工作是在圖書館當管理員。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許我會考慮開直播。內地電商前景良好,網紅迅速崛起,現在大家都熱衷拼團砍價,看明星直播帶貨。

  徐:我的理想工作是成為高校播音系老師。要想成為大學老師,學歷要達到博士以上,我計劃工作兩年再進修研究生。今年就業壓力很大,身邊同學倍感焦慮,我也不例外。但與其焦慮不如為目標努力,一步步往目標邁進。至於內地行業發展前景,不少同齡人嚮往做公務員或老師這類穩定的職業。

  興趣可以和工作結合嗎?

  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很有動力

  謝:我喜歡看社會學相關書籍,因為它們往往能從多角度、多層次解讀社會事件,能鍛煉批判性思維能力。

  楊:我一直關注潮流藝術領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有動力。平時喜歡看潮流藝術、設計師自傳類書籍。

  「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馬:我工作之餘喜歡學習計算機知識,包括Excel等軟件的使用技巧。我喜歡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的一句話:「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徐:我很幸運,興趣和工作可以結合起來。我的愛好很多,讀書、拉小提琴等。我的工作偶爾也要在台前表演,這時小提琴功底就派上用場。

  生活和工作怎樣平衡?

  很適應內地文化,努力工作尋覓理想

  謝:我以前是一個比較「躺平」的人,覺得賺多點錢已足夠。但我現在把工作看作一份事業,是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作為港青,看到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前往內地讀書、生活、工作,我希望未來在工作之餘可以幫助港澳青年更好地融入灣區內地城市。至於內地工作文化和香港的不同之處,可能是每個人都特別有責任心,自我要求比較高,經常加班。在這個氛圍下,會不自覺地更努力工作。

  楊:工作佔據我生活中的50%,我認為工作是生活的條件,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要享受生活。如果被工作佔據太多時間,生活的質量會受影響;如果工作佔據比重太少,停滯不前就是倒退。而我,拒絕躺平。我很適應內地的工作文化,也許是工作內容與潮流藝術相關,年輕化的氛圍讓我很舒適。

  規劃時間,列清單提效率

  馬:我完全不能接受工作侵吞生活,每天都要有一段獨處時光才感覺一天沒白過,即使只是聽聽喜歡的音樂,也可以放鬆自己。下班後會刷刷微博、B站,也會去進修充實自己。我建議做好時間管理,比如巧用手機APP的任務清單和備忘錄提升效率。

  徐:我以前覺得「996」(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時間制度)是壓榨勞動力,實習後反而不會這麼想。其實公司負責人對員工非常關心,讓員工「996」並非故意壓榨,而是為了完成任務迫不得已的手段。我還年輕,需要通過工作去證明自己,所以不怕生活被工作淹沒。我認為要在工作上積累一定的經驗,等熬出頭了才有資格談享受生活。

  怎樣解決工作中的煩心事?

  請教前輩老師,釋疑解惑

  謝:遇到煩心事,我喜歡和前輩、學校導師聊天。作為過來人,他們經驗豐富,無論是對專業、學業還是人生路上過到的困惑,都可以給予很好的建議。我的老師對於香港和內地的職場環境非常熟悉,在專業方面,可以很好地為我釋疑解惑。

  楊:工作中最大的煩心事就是思想的缺失,有時候越心急就越沒有創意。比如非常需要靈感時,我會先詢問朋友及同事的意見,看看是否能得到啟發,再去找相關資料,補充自己的知識空白,不斷提升自己。同時我也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讓自己在新事物中汲取養分。

  多表達真實感受,不要自我糾結

  馬:煩心事有很多,比如不被領導認可,不講道理的客戶等。某次從微博上看到一句話:「其實打工並不累,真正累的是各種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我十分認同。平時要多與身邊人溝通,多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其次不要太糾結於事情本身,以旁觀者的心態看待問題。在休息時間多和朋友聊天,唱K,玩玩劇本殺,看看輕喜劇,放鬆一下。

  徐:我在電視台、電台和新媒體實習過,雖然實習距離真正成為「打工人」還是有距離,但對於工作的煩心事還是有切身感受。比如在電視台工作時,經常會有突發採訪,一個通知下來就要收拾行李坐5、6小時車到一個偏遠的城市採訪。後來從事新媒體工作,工作強度有增無減,後期的運營剪輯都不輕鬆,往往下班時間到了同事們都仍忙於工作。幸好我是「自來熟」,壓力大時,就和同事聊聊天,把工作的煩惱聊開了就沒那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