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暗「毒」洶湧校園藏 明「惡」難除誰之過\吳志斌

  4月16日,香港大學學生會向港大校長張翔發出一封頗具挑釁性質的公開信,宣稱校方推行國安教育,是「掛國家安全為幌子,行政治任務為實」,是在「斷送院校自主」,更是「愧對學士先賢」云云。文章甚至還抹黑內地愛國教育,污衊國安入校園無疑是「洗腦」無辜學子。港大學生會頂風作案,賊喊捉賊的行為早已是見怪不怪,令人不免還有「哀其愚昧,怒其無知」的感慨。

  2月3日,港大學生會舉辦一場吹捧梁天琦的紀錄片《地厚天高》的放映會,影片中多次出現「『以武制暴』是我們唯一的出路」、「香港獨立」等字眼。片中的主人公梁天琦何許人也?他是提出「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的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如今因參與策劃暴亂和襲擊警察的罪名鋃鐺入獄。港大學生會反將其視為英雄,面對港大管理層所提出「有違法風險」的譴責,他們不僅不睬不理,還「惡人先告狀」,反咬校方「威逼」學生、「打壓言論自由」云云。

  港大學生會真是不知地厚天高,要知道,地再厚也不是「港獨」的溫床,天再高也不會是「賣國」的天堂。

  「暗獨」難防 人心難塑

  自去年香港國安法出台,部分反中亂港分子已經逃了、匿了、怕了,而選舉制度的完善,更是讓反中亂港分子的「魔爪」再難觸及特區建制。但是部分「港獨」分子仍蠢蠢欲動,只是由明轉暗,看中了高校在意識形態上的「軟肋」,繼續策反一些被「洗腦」的學生,在校園內部搞起了「顏色」宣傳,煽動鼓吹「獨立」宣言。而受了蠱惑的「黃絲」學子一葉障目,試圖將學校變成他們「粉墨登場」的政治舞台,以學生身份作為無知的「盔甲」,甘願當歐美勢力的馬前卒。港大學生會對「一國兩制」數次無底線的挑釁,恰恰暴露出高校的思想問題依舊存在着嚴重的漏洞,香港部分高校仍有淪為「法外之地」的風險。

  此外,通過筆者數年的社會工作的經驗和調研,了解到除了那些明目張膽蔑視國家的「毒」學生外,還有許多學生心藏敵意,將對國家不滿的暗黑思想轉移到內地在港學生的身上,自我幻想成被壓迫的政治受害者。根據部分來香港高校擔任助教的內地博士生的講述,他們在香港高校經常會遭遇到惡意的人身攻擊,僅僅只是因為他們來自內地,就被部分香港學生視為「肩負染紅香港任務」,扮演意識形態洗腦的角色,由此在教學評估中給予低分。這些故步自封、坐井觀天的香港學生,對國家是選擇性了解,全面性抹黑。他們不願意睜眼看祖國,只片面看到祖國不好的過去,甚至只相信那些扭曲詆毀的中國歷史和形象。

  肅清「黃師」 不破不立

  「暗毒」難防,人心難塑。香港高校已經到「非管不可」的地步,也是最值得、最應該進一步推進國安法教育的地方。

  縱觀國安法實施以來,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特區政府,其主要打擊的對象是反中亂港的首惡分子,通常會對在校學生的過錯網開一面。這就讓部分在校的「黃」學生、「毒」社團產生錯覺和幻覺,誤將國家的善意、政府的寬容,理解成國家的軟弱、政府的無能,進一步蹬鼻子上臉,在犯罪犯法的邊緣瘋狂試探,甚至愈陷愈深。

  校園「毒」草野火燒不盡,「黃風」吹又生。這無疑提醒着我們,我們不應該只是將高校學生當作一個沒有自我判斷力的年輕人,他們已經是成年人,是具有法律權利和義務的社會人,他們的過錯不應該因他們的校園身份而得到過分的包容。他們享受着特區政府的福利,卻做着出賣香港的惡行,這是於情於理於法都難容的。

  不破不立,不破難立。筆者曾撰文提到,高校要從肅清「黃師」、完善教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家國觀念的三個方面建立好三道「安全門」。香港大學學生會從借展召喚「港獨」之情,從放映「毒」紀錄片故作「自我悲情」之意,再到公開叫板校長,反對愛國教育,這恰恰也說明了,三道校園安全門仍存在着縫隙。只有重刑塑法律之威,破「港獨」學生之膽,滲透漫灌愛國之情,立高校學子家國之心,香港的高校才能回復安全的、自由的、獨立的學術之地。

  中國僑聯委員、安徽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徽聯誼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