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平台]禧利街──填海馬路 小店匯集


  圖:這裡是上環禧利街尾連接皇后大道中的石階,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相片中除了有穿著唐裝的行人外,圖中左方則是昔日街邊常見的士多檔,後方唐樓是安樂園冰室,而右方的「中」字則是昔日中央戲院的招牌

  今次談的這張香港老照片,約攝於20世紀初,地點是上環禧利街。19世紀中香港開埠初期,港島中、上環一帶最早發展,也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建立維多利亞城的中心地帶。1851年中區曾發生大火,波及由永和街到皇后街國家醫院一帶的貨倉,後來港府清理災場後,將大批焚毀的土石瓦礫運往皇后大道對開淺灘用作填海,並於新填海區開闢幾條新馬路,包括禧利街,以及附近的蘇杭街(舊稱乍畏街)、永樂街、文咸街等。至於街名「禧利」的由來,與大部分香港開埠初年修築的街道名一樣,同樣是來自當年英國殖民地官員,禧利是為紀念監獄長C.B. Hillier而命名(註:監獄長Sheriff of the Gaol,相當於現時的懲教署署長)。

  其後,中國南方爆發「太平天國」(1851-1864年)反清戰亂,大批華人南遷來港避難,大部分都聚居在禧利街、西環、石塘咀一帶的華人區,樓高3、4層的唐樓鱗次櫛比,臨街還有不少華人開設的士多和糧油雜貨小商店。由於廣東人愛吃蛇,禧利街近蘇杭街一帶還開設了不少蛇批發店,故此又稱為「蛇街」。雖然時至今日這些蛇店大多銷聲匿迹,但沿街仍有不少中外各式茶餐廳、咖啡室等食店。(新舊對照•二)

  文: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