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建築\陳天權

  圖:青年會會所糅合中西建築風格

  香港出現中西合璧的建築物,大概始於二十世紀初,例子有廣華醫院大堂和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所。前者以中國傳統方式興建,但加入西式元素,後者採用西式建築風格,但加入中國色彩,見證了香港這個中西融和的城市。

  西式建築潮流在鴉片戰爭後進入中國大陸,以及英國殖民地香港。初期只是興建簡陋單調的殖民地外廊式樣建築,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大批外國建築師相繼到來,以正統的西方建築風格在中國土地上建造西式地標,而本土民間建築亦深受影響,出現了一片「仿洋風」。

  一九一八年建成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是一座具有中國色彩的西式建築,由美國芝加哥的建築師設計。當時芝加哥建築學派正在興起,特點是採用鋼架結構的新技術,向高空發展,重視簡單實用的功能,而不重裝飾,同時為了擴大室內空間,不介意將走火鋼梯暴露於建築外部。

  香港的青年會會所帶有芝加哥學派特色,走火梯設於大樓外面,正立面仍保留少許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特色。會所樓高六層,由於地處斜坡關係,從必列者士街看只有三層,入內後可拾級而下到地庫的游泳池和運動場。

  外牆有凸出的中式琉璃瓦屋簷,牆壁上的「基督教青年會」六個中文字乃是二十世紀初流行的美術字體,加入這些元素目的是吸引華人進入這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