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港聲:在內地,看見高等教育的無限未來

●王柏榮為首位來自香港的北大行政教師。
●王柏榮為首位來自香港的北大行政教師。

  亞洲最好的大學在哪裏?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會想到香港、日本或新加坡。但根據2021年最新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位列世界第20名及第23名,已躍升為亞洲最強的兩所高校。儘管這個「亞洲第一」的排名因為不同榜單的計算方式而有所波動,但它依然揭示了一個事實:同我們只有咫尺之遙的內地,近年來依託教育投入、科研發展與良好的師生基礎,在高等教育上已經取得了十分非凡的成就。

  十年前筆者在港大唸書,當時的港大還是當之無愧的「亞洲老大」,對於一個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的學生而言,通過考試走入理想的大學(尤其是香港的三大Top3),向來不是容易的事。2010年報考香港中學會考人數是12萬7千多人(AL高考人數接近4萬人),香港大學當年招收的學士學位人數是3,101人;一個年度有12萬多的考生,港大每年只招收三千多人,感覺這樣的競爭已經挺激烈了。(至2020年度香港每年考生已大幅減少,加上學位的增加,競爭激烈程度已減弱不少。2020年度中學文憑試報考人數是5萬2千多人,當時香港大學招收學士學位人數是3,769人。)

  可當我2016年來到北京大學讀碩士,我的室友南峰—— 一位來自文人輩出的浙江才子告訴我,他經歷了無數個不眠的晚上,努力地競爭打敗了很多同齡人才有機會進了這學校,才能睡在我的旁邊,他2012年高考是浙江省的文科第四名,當年高考考生約950萬人,北京大學本科學士學位每年招收約3,000人。我心裏一算,這競爭激烈程度簡真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更令我震撼的是,他還不是一個我設想的「書呆子」,也是非常多才多藝。我現在還記得我們室友們一起聚餐,他喝了點酒後,微醺地一邊搖頭揮手,一邊把整段的《蜀道難》和《月下獨酌》倒背如流的場景。

  所以,那時的我對內地的教育有更貼地的一種直觀感受,以及這些現況所依託的社會背景。北大清華的發展,有着「萬裏挑一」的優秀生源做基礎,更有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支撐」。除了清華和北大兩所學校,國家「雙一流」建設(即「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總體支持下,越來越多的內地大學都在結合自身優勢,走獨特的發展道路。近幾年內地高校整體排名的普遍上升,就是很好的證明。

  2019年,我正式入職北京大學,應是北大乃至內地高校的第一位來自香港的行政教師。內地高校的工作經歷,讓我得以與更多優秀的內地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接觸,也讓我更切實地看到了內地高校強勁的發展勢頭,老師和同學們在相對專注的環境下學習和科研。而且,學生們的生活成本很低,即使是家庭非常困難的學生也依然可以通過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等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想。「實現每個人的大學夢」,我在內地看到了無數人為此作出的努力,並決心繼續在這裏工作下去,幫助更多的香港學生圓夢,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一點小小的貢獻,相信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作者王柏榮 香港專業人士

  (北京)協會青年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