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行動派 冬至熱飯 暖胃暖心

  圖:張德熙(後排中)知道葵盛西邨長者欠缺生活物資,三餐不得溫飽,於是發起由冬至日起,連續十四日向邨內長者派送飯盒
  圖:張德熙(後排中)知道葵盛西邨長者欠缺生活物資,三餐不得溫飽,於是發起由冬至日起,連續十四日向邨內長者派送飯盒

  俗語有云「冬大過年」,但今年疫情肆虐下,做冬可不易!禁開晚市不能外出吃晚飯,就算午間吃都要限聚二人,過往熱鬧溫馨的場面,今年不復見。

  葵盛西邨第八座成了疫廈,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留守邨內,迫不得已要自我禁足。低溫12度的冬至,公公婆婆孤苦伶仃,甚至只能吃鹹魚罐頭過冬。

  猶幸,寒冬中還有暖流,有善心人關心老人家的溫飽,立即伸出援手,在冬至到邨內派飯,暖胃又暖心!/大公報記者 郭恩卓(文) 文澔(圖)

  滿足兩盒有肉飯 夫妻撐枱腳

  派飯的機構是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該會主席張德熙認為,只要從心出發,便能成就大意義。

  「不要小看從心裏發出來的小感動,就是那麼微小,便能幫助到很多人。」原來張德熙日前看過一篇報道,知道葵盛西邨居民疫下苦況,尤其是獨居和雙老長者們欠缺生活物資,三餐不得溫飽。張德熙心裏很難過,於是立即統籌贈送愛心飯盒活動,由昨天冬至日起,連續十四天,向邨內長者送暖。

  「為了讓更多人關心長者的需要,我們發起募捐及招募義工活動,估不到一呼百應,只不過三個鐘,已經籌到六位數字的捐款,證明大家看報道後心裏都有感觸,都關心這些長者,只是未有人發動或提出如何幫手而已。」張德熙說。

  冬至的中午,免費派飯活動於葵盛西邨的小餐廳門前首次舉行,未到派飯時間,已經有長者一早落樓來排隊。獨居的伍婆婆,平日都是簡簡單單吃腐乳送粥,得知有飯派,一早便來等候,婆婆開心地對記者說:「希望冬至可以吃碗有肉的飯。」

  周婆婆拿到飯盒後,面露笑容說,「很開心!平時不捨得買個幾十元飯盒,今日有義工派給我,唔使食隔夜飯了!」

  何婆婆就拿了兩袋飯盒,原來她丈夫行動不便,所以多拿一個飯盒,回去兩老「撐枱腳」享受,「很久冇食過豬手了,今日有豬手和排骨食,義工又送橙、蛋和口罩畀我。」何婆婆笑到不見眼,一臉滿足,她還說,「真係多謝善長仁翁咁慷慨!」

  及時行善不能拖 捐助要到位

  在場的義工們,每位都帶着感恩的心來服侍長者,當看見公公婆婆滿臉笑容以及滿載而歸,大家心裏都很快樂。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昨日也來做義工,他說,「疫情下老人家或需要留在家,心裏面都會感受到孤單和害怕。冬至是中國人團圓的節日,能夠在冬至親手為長者送上暖暖的飯盒,我覺得意義巨大。」

  有份策劃派飯活動的金銀業貿易場慈善基金義工賴櫻華,就感謝一班義工朋友出錢又出力。「我們做義工活動,最重要是急人所急,長者今天沒飯吃,你下星期才一次過補回一星期的飯給他們吃?Sorry!他們已捱過了最艱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了。因此,張德熙主席要求我們做事要夠快,尤其是做善事,要站在急需援助者一方去想。」

  做善事,很多人都肯慷慨捐錢,然而張德熙卻要求做善事要做到位。他說,「不論捐物資或金錢,都必須用得其所,而且所捐獻的必須真正落在有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這次派飯由募捐、聯絡、組織到派至長者手中,只用了七十二小時,完美示範奇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