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授推淨水術 或可解沿海污染

■香港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帶來生物淨化污水技術,希望能推廣到內地沿海城市使用。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香港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帶來生物淨化污水技術,希望能推廣到內地沿海城市使用。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全國發明展佛山開幕 吸11城逾2050項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佛山報道)昨日,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在廣東佛山開幕。粵港澳大灣區展區設立了由11座城市組成的展區。其中,香港大學地理系名譽教授、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教授帶來了用於鹹水污水淨化的「微藻養殖反應器」技術。

  此次全國發明展覽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和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超過2,050個發明創新項目參展。會場上,各種新奇有趣的技術在作實物展示,現場氣氛熱烈。

  港39項目參展 數量破紀錄

  在香港展區內,39個項目展示攤位同樣精彩紛紜。不少香港項目發明者或團隊負責人,即使因疫需隔離14天也要參會,希望尋求技術在大灣區落地的機會。

  香港發明創新總會常務副主席李偉康介紹,儘管今年受疫情影響,但香港展區仍有39個項目來到現場,項目數量為歷年之最,絕大多數為環保、「戰疫」等領域。

  在展位上,何建宗正在整理實物展示模型,有幾個瓶子裝綠色、黃色、灰黑色的水,旁邊則是儲氣罐、安全罐、淨化罐等微縮模型。

  何建宗在香港從事水資源研究,前後到了北極考察17次、到南極考察4次,研究水資源自淨原理。考察過程中,他發現赤潮效應(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在全球蔓延速度加快,甚至還影響到北極地區。

  「每次赤潮爆發,都會讓水中的魚類死亡,但同時也讓水上污染物也大減,這是大自然的自淨過程。」為此,何建宗決定「以毒攻毒」、研究用赤潮原理去淨化污水。

  研淨水40年 港試用有效

  何建宗首先嘗試在香港處理污水。「由於香港利用海水沖廁,生活污水含鹽度高,這一水質並不利於一般細菌和微藻生長。為此我們特意花了40年時間,才篩選出能適應中低鹽度污水的藻類。」

  通過用硅藻組成微藻養殖反應器,可以對城市污水進行去氮除磷,污水基本能達到三級處理的排放標準。加上微藻養殖反應器可以利用太陽能微藻進行光合作用,達到了「零碳」甚至「碳捕獲」的效果。

  何建宗說,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香港元朗一個污水處理廠試用,運行效果良好,得到香港渠務署答允將優先考慮加以應用。

  技術有優勢 冀內地可用

  何建宗表示,希望花了大半輩子研究的技術不僅僅應用於香港,而是能夠幫助到更多地區。

  他表示,內地類似的「微藻池」淨化技術一般僅適用於淡水,對於沿海城市港口的污染則束手無策,但何建宗在香港試驗篩選的海藻則能派上用場。

  今年,他還受聘於上海海洋大學,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內地沿海城市。何建宗表示,除了沿海地區,還希望能將技術應用到東江水沿岸城市和鄉鎮,首先在大灣區內提升水資源的健康。

  對淨水之後的微藻如何回收,何建宗表示,該技術產出的藻類,不用送到堆填區掩埋,因為藻粉可以生產蝦青素等美容及營養劑,又可生產農牧肥和養魚飼料,甚至還能作提煉生物柴油之用。

  「國家現在要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優質的生態環境也是很受關注的。我們希望能將在大灣區沿海城市推廣使用。」何建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