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台產戰車「東拼西湊」不堪一擊 電池裸露引擎陳舊

台灣民眾舉行集會反對「台獨」,批評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資料圖片)

大公報援引中通社報道:台灣當局防務部門日前在台北航天展展示自研自造的「偵搜戰術輪車」原型車,但卻被軍方基層指出,供應全車遙控槍塔和光電偵察儀的電池,裸露在車外,如果被攻擊恐全車系統立即失效。而引擎與動力系統,則是來自從悍馬車上拆下來的舊式引擎。兩岸專家指出,台軍「偵搜戰術輪車」原型車根本就是一種「拼裝貨」,整體的作戰能力和可靠性令人堪憂,恐怕不堪一擊。

據報道,該戰術輪車由台防務部門下轄「軍備局」、「工研院」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合作研發。由於動力系統原得標廠商交付樣品無法通過軍規性能的要求,「工研院」因此臨時尋求其他廠商支援。其他廠商便將自己所持有的一輛軍用悍馬車引擎加以拆卸,交付「工研院」通過測試,成為新型「偵搜戰術輪車」的動力系統。

軍方基層稱,這輛「偵搜戰術輪車」將供應全車遙控槍塔與光電偵察儀的電池放於車輛左後側,暴露於車殼。一旦遭到射擊,全車偵察與武器系統將立即失效。而作為一款新型輪車的動力系統,亦難以理解為何使用悍馬車舊式引擎,而不用新式引擎。

報道介紹稱,在航天展現場實際觀察原型車,展示位置圍起護欄,電池盒位置巧妙被隱藏在無法觀察拍攝的死角。但現場有測試視頻展示360度全車角度,可清楚看到被裝在車輛左後方的電池外殼。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台灣孫文南院執行長李正圻向大公報表示,所謂研製新型的原型車一定是經過特殊研發,各種零件都是符合該車的需求。而台軍方展示的「戰術輪車」卻存在明顯缺陷,包括電池的脆弱性和使用舊式引擎,可見台軍在軍備製造方面濫竽充數,對於戰術戰略所需武器裝備竟然如此草率。

編列巨額預算製造「次貨」

台灣防務部門自2021年至2024年編列5.6億元新台幣預算,研製四輛「偵搜戰術輪車」。李正圻表示,台當局大肆增加軍費開支,為蔡英文崇信的「不對稱戰爭」做準備,這種做法不僅引起島內民眾強烈反感,更加重島內財政負擔,加劇兩岸對抗。

李正圻表示,台軍現役裝備中確實有「CM-32雲豹裝甲車」等不少所謂的「台產裝備」,但就從台軍裝備的整體架構來看,絕大多數仍然進口自歐美國家,要談台灣實現所謂的「台產自主化」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李正圻指出,民進黨當局窮兵黷武,以致債台高築。如果任由民進黨當局在「台獨」的死路上狂奔,只會將台灣推向兵兇戰危險境,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51個台企項目安徽簽約 總投資89億

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台企項目對接活動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51個製造業台企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人民幣82.59億元(約89.3億港元)。

本次簽約台企項目中,5億元以上項目5個,1億元以上項目33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綠色食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項目35個,佔比68.6%。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近年來,安徽大力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智能家電等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已成為台商產業轉移的重要集聚地。希望皖台之間不斷深化往來和經貿交流合作,為兩岸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莊久毅是新近在安徽投資的台商代表。莊久毅介紹,他計劃在合肥市廬江縣用三年時間,創建一個兩岸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結合的高科技農業示範區,同時打造融入台灣元素的文創鄉村旅遊景點。

台「友邦」巴拉圭盼中國大陸投資

台灣當局在南美洲唯一的「友邦」巴拉圭,表態希望爭取來自中國大陸的投資。巴拉圭財長費爾南德斯表示,中國在拉美的投資正在取代美歐,巴拉圭願意與任何中國投資者對話。

台灣近年「友邦」不斷減少,目前僅剩13個。巴拉圭是台當局目前最大、也是在南美洲的唯一「友邦」。

因為維持與台當局的「友邦」關係,巴拉圭長期通過烏拉圭對中國開展轉口貿易,嚴重損害着巴農產者利益。在今年的巴拉圭總統大選中,反對派候選人阿萊格雷就曾表示,與台當局維繫「邦交」,導致巴拉圭的黃豆與牛肉難以出口至中國,並承諾如果他當選將同中國建交。另一名總統候選人庫巴斯也表示,巴每年出口數十萬噸肉類,急需打通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並宣布支持同中國建交。

台當局干預電價 台電累虧逾千億元

台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19日召開電價審議會議,決議10月起電價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每度新台幣3.1154元。台灣電力公司預計今年底累計虧損將達到4000億元(約1021億港元)。

今年7月台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放出電價不會漲的口風,等於先下了「指導棋」。審議會一如預期拍板民生用電價格凍漲,因此被質疑有選舉考量。

台灣電力界人士認為,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不會調電價早在意料中,這也是不漲的唯一理由。不過以目前燃料價格走勢,加上台電虧損金額太大,明年4月選後一定補漲。

能源政策錯誤導致巨額虧損

台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指出,雖然10月電價凍漲,但由於基本工資已確定上調,預期之後電價還是會漲。當局不應選舉後再漲價,要漲就逐步、面對實際情況來漲。台灣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電虧損,台電的危機就是台灣產業的危機,當局應該重新思考能源政策、考慮核電。

台媒刊文稱,在選舉前做出這樣討好民眾的決定並不令人意外,民進黨當局刻意無視公營事業單位台電嚴峻的財務狀況。而眾所周知,台電財務缺口不斷擴大的最根本原因,在於發電成本受到種種政治因素干擾,無法反映在電價上。民進黨當局把漲電價視為「洪水猛獸」,但用行政力量干預電價漲跌,已違背市場規律。更別說台電虧損,最後不管用什麼名目填補,花的都是台灣人民的納稅錢。

分析指出,台灣發電成本之所以會居高不下,根源仍回到民進黨當局的能源政策,抱着「反核神主牌」不放。在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未達理想狀態時,就堅決棄用發電成本較低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核電,把籌碼押在燃煤、燃氣發電上。如此當進口成本劇烈波動,電價又無法反映成本,自然就造成財務「窟窿」不斷擴大。

(來源:大公報A15:兩岸 2023/09/21)

編輯: 長安

評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