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

大公文匯網
iosEwm.jpg
googlePlayEwm.png
androidEwm.png

收300萬「治癌」 美容院負責人涉非法行醫

痛症困擾無數都市人。

(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易曉彤、賴振雄)美容中心「娉婷國際有限公司」女負責人趙淑儀(63歲)於2016年2月26日涉嫌「非法行醫罪」被警方拘捕,她被指曾以自然療法自行治癒患有末期淋巴癌及鼻咽癌的病人,並涉嫌在未經註冊下向三名癌症患者提供光療、磁療、心理治療及飲食建議等醫學治療,合共收取約300萬元治療費用,且建議患者停用藥物,惟患者在完成數十次治療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卻反而惡化,其中兩人已離世。

被告不認罪 今續審

女被告否認三項未經註冊而從事內科執業罪,案件昨日(15日)於區域法院開審,被告否認控罪,獲准以原有條件保釋外出,案件今日繼續審訊,控辯雙方需時準備承認事實,亦會爭議醫療設備專家的身份。據了解,她曾向患者聲稱她是美國自然療法的醫生,但其學歷並不受香港認可。

案情指出,女被告趙淑儀被控於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4月13日期間,在銅鑼灣邊寧頓街廣旅集團大廈17樓「娉婷國際有限公司」,非已註冊、臨時註冊或獲豁免註冊,而在與陶寶富有關的情況下從事內科執業;於2015年9月15日至2016年2月5日期間,在相同地方未經註冊,而在徐劍雄有關的情況下從事內科執業;於2013年11月19日至2015年9月7日期間,未經註冊,而在鍾少瓊有關的情況下從事內科執業。

建議病人停服藥

警方於2016年2月26日以「非法行醫罪」拘捕趙,其後在「娉婷」公司及被告住所,檢取銀行賬單、設備、磁鐵及顯微鏡。控方專家證人龔建恆醫生認為,被告曾表明她是一名有能力治療癌症的人,電子針灸測試檢測報告中亦包含西醫醫學診斷的術語,並根據報告發表評論及解釋患者的診斷結果,向患者開出書面處方及建議終止藥物治療,根據其病史進行醫療資訊,又以圖表跟進病情進展,各種行為均可被視為西醫診症的診斷治療。

愈治愈痛!痛症療程投訴3年增7倍

「頸梗膊痛」、「神經痛」等痛症困擾無數都市人,坊間有不少公司推出多種痛症紓緩療程,不少聲稱由專業人士提供或有名人代言,但收費不菲。有患者於四個月內在硬銷下購買了200次療程,花費逾30萬元,但痛楚並無得到紓緩。

消委會表示,今年首七個月接獲38宗有關痛症療程的投訴,三年內增加逾七倍。投訴涉及的療程不少是以預繳套票形式銷售,以優惠折扣或贈送療程作招徠,而當中最高金額涉及預繳107萬元,事主患有認知障礙。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勿大量購買療程,在沒專業評估下花費大量金錢,冒上延誤病情甚或傷害身體的風險。

王先生長年受嚴重脊椎痛楚影響,徹夜難眠。他被A公司吸引,該公司以藝人代言並標榜「首次免費體驗,免診金及送一次治療方法及止痛膏」,體驗當日,職員用儀器照他的背部後,指痛楚是脊椎彎曲所致,情況極嚴重,需將脊椎拉直。職員先用儀器大力拍打他的脊椎兩側,再用手推直脊椎,其後,一名脊醫多次問他有否感到立即變得靈活自如,雖然他沒太大感覺,但職員仍游說他相信療程成效。

「免費」變收費 傷背入院留醫

其後職員說,照背部是免費,拍打脊椎及人手推直脊椎則需收費,並推銷七萬元共41天的療程套餐。王先生要求按次收費,但不獲接受。在職員不斷的高壓推銷下,他最後簽訂服務合約及付款。但他當晚背部劇烈疼痛,最終入院留醫。其子翻查療程單據發現,一項聲稱消費滿七萬元送贈的激光嫩膚,其實亦要收費。兒子向消委會投訴A公司誇大成效,誤導及誘導父親購買大額套票,經消委會調停後,A公司退款約5.5萬元。

李小姐患有肩周炎,常感手痛及麻痹,她被C公司的廣告吸引,她接受試做免費療程後,在職員落力推銷下購買療程,但每次治療時,職員仍不斷推銷,她因為擔憂職員只顧推銷而忽略療程安全,每次都半推半就地購買更多療程,在去年7月至11月的四個月內,共花費31.7萬元購買逾200次療程,但大量的療程並無助紓緩痛楚,她不滿高壓銷售手法,向消委會投訴,要求C公司退回13.7萬元未使用療程費用,經消委會調停後最終獲退還9萬元。

誤導簽合約會觸犯商品例

消委會表示,過去三年多接獲有關痛症療程的投訴數字持續上升,由2020年的五宗,升至2022年的32宗,今年首七個月已有38宗,普遍涉及療程效果不佳及不良行銷手法,平均每宗個案涉及預繳六萬元。

消委會接獲的投訴中,最高涉及預繳107萬元,事主患認知障礙,因膝蓋痛,去年6月經人介紹下在某公司購買約5萬多元的60次預繳療程,每次療程時均有職員游說增購,至今年1月,事主共花費107萬元買療程,但療程有時限,事主沒可能在限期內全數使用。事主家人發現後,向消委會求助,經調停下獲退款35萬元。

消委會提醒商戶,不能以高壓手法或誇大病情及成效誤導消費者簽訂服務合約,或其他不良營商手法推銷其服務及療程,以免觸犯《商品說明條例》。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表示,消費者要小心有關療程是否由專業人士處理,留意中心是否取得註冊牌照,如有療程公司訛稱由註冊物理治療師或中醫等提供服務,就屬於違法。

痛症療程消費提示

•選擇痛症療程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痛症成因及建議治療方向,不應輕信商戶宣傳。

•應考慮選擇可逐次購買選項的商戶,對不設逐次購買選擇的商戶,消費者應慎重考慮是否光顧。

•如選擇享用商戶優惠以購買療程套票,應於交易前向商戶了解優惠詳情及是否設有退款機制;如設有退款,須問明相關條款。交易後應保存收據或服務合約。

•部分痛症療程會由註冊醫護人員提供,接受療程後如有需要,可向相關的規管當局投訴。

專家:宜先求醫斷症 再覓治療方案

痛症病人有苦自己知,或尋求紓緩療程或治療服務。香港醫學會代表疼痛醫學專科唐家輝醫生指出,患痛症應先求醫,準確判斷自己的疼痛成因,而不是盲目估計自己需要的療程。

唐家輝又提到,部分患者因為疼痛而減少活動,導致肌肉力量流失,造成關節進一步磨損加劇疼痛,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透過適量伸展運動、帶氧運動和瑜伽,也可以增加肌力,達至紓緩效果,如對選擇哪種運動存有疑問,可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查詢。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陳永光表示,中醫的針灸有助改善病患膝關節或腰背痛等問題,一般不會要求病人先作預繳式消費,市民求診時可留意執業證明,並可透過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的網頁,查閱註冊中醫名單。

(來源:大公報A9:港聞 2023/08/16)

編輯: Bella

評論

相關推薦